2015年8月12日,磨料磨具分会第六届会长第一次会议暨第六届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郑州白鸽宾馆举行,会议成立了以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新力为主任委员的第六届磨料磨具专家委员会,同时通报了《全国磨料磨具专家委员会工作计划》。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磨料磨具行业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那么,新一届的专家委员将会如何开展工作,为行业企业发展发挥哪些作用?专家委员会工作计划提到的技术和战略两个方向具体内容指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网记者专访了新当选的全国磨料磨具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新力教授。
磨料磨具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不可动摇
中国磨料磨具网记者:您好,赵院长!作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二十多年的磨料磨具从业经历有哪些感悟?
赵院长:第一,磨料磨具作为工业牙齿,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它,从世界范围来看,制造业的存在也离不开磨料磨具,因此,磨料磨具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第二,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但是跟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句话叫做“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行业人共同努力,在一些细化领域,比如新型磨料的研发,关键装备的开发,或者关键工艺问题等取得突破,就有可能是世界第一了,因为行业小,行业同仁在这方面确实做出了很多成绩。
第三,行业氛围很好,亲如一家,凝聚力很强,这是我从事磨料磨具行业多年来的一个直接感受。每个企业不管是国营民营还是外资企业,大家有一个共同性——把磨料磨具产业做好,让产业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务实严谨 把专家委员会工作做扎实
记者:此次赵院长当选新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其说是一份荣誉,其实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请问赵院长对担当此任有何感想?接下来将怎样开展工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赵院长:在磨料磨具行业我已经工作二十多年了,对行业有很深的感情,希望行业发展。行业内有很多比我更优秀的人才,鉴于专业设计院与行业接触比较多的特点,在协会和行业同仁的共同信任下走马上任。
前几届专家委员会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做得很好,现在我当选这个主任委员,感到更多的是一种压力,因为协会是行业发展的纽带、企业之间的纽带、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纽带、国内外同行间的一个纽带,怎样发挥好纽带作用是很重要的。当然除了压力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如何与行业同仁一起努力把专家委员会工作做好。所以这一届专家委员会在成立前夕与国内外专家、行业重要企业做了很多沟通。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一个调整期,行业企业的压力都很大,如何引导企业发展,如何促进行业进步是摆在专家委员会前面的重要工作,因此,这届专委会在成立之初就奠定基调,既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就要务实严谨做好工作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为行业发展勇于担当,尽职尽责。
实现我国磨料磨具技术战略双突破
记者:本届专家委员会工作计划中提到的技术和战略两个方向,具体是指什么?下一步专委会如何就这两个方向展开工作?
赵院长:在技术层面,第一,磨料磨具产业的定位要有所调整和转变。磨料磨具作为国民经济的原材料基础产业和战略支柱产业,我们要扩大视野。以磨料应用来讲,其分为磨削和非磨削用途,一是要加大新型磨料的研发与传统磨料的创新升级,做精做强产业,二是向非磨削应用领域发力,包括高温工程材料、高温功能材料等,这在每个国家战略地位都特别重要,像碳化硅、碳化硼属于战略材料,刚玉是冶金、化工、航空工业不可或缺的高温材料。
因此这届专家委员会构成的显著变化就是增加了国内高校、研究单位的比例,比如清华大学、东北大学、上硅所、天津大学、洛耐院等,他们都在磨料磨具相关技术研发领域处于行业前沿,也是我们的用户。引进这些专家教授,不仅可以引导行业实现从原材料到产业链的延伸,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延伸,反馈对我们原材料的要求。
第二,加快引导企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以往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只是产品,将来要为客户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以磨具企业为例,国外的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对用户的材料分析来匹配磨削用磨料种类甚至新型磨料的开发,再研发出相应的磨具,并提供完整的磨削工艺。如果我国的磨料磨具企业按照这种方式发展,那么就真正走上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模式的可与国际一线品牌相竞争的良性发展道路。
第三,提升沟通交流力度,延伸产学研对接深度。专家委员会是由行业推选出来的,他们对磨料磨具行业企业更了解,对生产工艺更熟悉,专家委员将对行业上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力量联合攻关,比如碳化硅的环保问题、新兴磨料的研制问题、磨削实验、磨削对磨具的需求问题等。下一步,专家委员会将加强国际交流,不只是同行业间的交流,还包括上下游产业间的沟通,形成一种跨学科的相互交流,同时研究怎样进行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以便真正促进行业发展。当然,这些做起来任重而道远。
就战略层面来讲,磨料磨具行业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问题,还有发展模式的问题,尤其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由产品经济向资本经济过渡。现在行业的发展格局呈现出证券公司在寻找资源,企业在寻找资本市场的尴尬局面,因此专家委员会希望成立一个战略委员会做好两者的沟通交流,帮助大家了解资本市场,通过专家委员会将我们行业的优质资源尽快地融入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市场与企业的对接。
创新驱动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
记者:当前行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不少企业感到困难多、压力大,但对传统的磨料磨具企业而言也算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更多的机遇?
赵院长:企业确实感受到压力很大,一个是市场的变化引起的,不仅是磨料磨具行业,各行各业都进入了转型期。以往磨料磨具行业门槛不高,重复性建设比较严重,主要以生产力要素驱动整个产业发展,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结构调整或者企业的转型升级。过去企业在产品定位上主要是面对产品市场,哪种产品卖得好就生产哪种产品,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以后就面临产品过剩问题,而市场所需要的高端产品又做不出来,大家就低价恶性竞争,企业经营愈发困难。
因此,企业发展要和国家战略布局保持一致,依托国家战略布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做强产业。转型升级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产业升级,真正满足市场所需。
具体来讲,磨料磨具发展方向特别是磨削发展方向是高效、精密,要实现高效精密对磨料的需求就有更高的要求,像国际著名磨料生产企业的新型磨料,从其磨削性能来讲,起到最大的作用是磨削效果提高,加工精度提高,这就是高效精密。但是传统的磨料也有它的市场,传统磨料包括煅烧磨料、镀衣磨料等,可以通过磨料的升级和改性来满足现代制造产业的变化,实际上这里面还包括涂附磨具和超硬材料,也在往这个方向走,所以我们要坚持走以市场为引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发展路线。另外,企业要利用互联网众筹众创模式来引导自身发展;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进入资本市场。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促进磨料磨具行业发展,一是方向上指引,二是资金上支持。如果企业发展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为引导,同时获得了相应国家资金补贴,那么企业在研发上就会有更多的投入,在市场竞争上也占得了先机。
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 再铸行业新辉煌
记者:“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大数据”等都是当前经济热点词,这些对我们磨料磨具行业有何影响?行业企业该怎么做?赵院长对我国磨料磨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有怎样的看法?
赵院长:这些不只是当前经济热点,也是行业必须要做的,大家一定不能把这些只当做一种口号、一种形式来讲,其背后都是有内涵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目的在于引导企业改变发展模式,依靠创新驱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自身提质增效;“一带一路”就是要利用这个契机,把行业的过剩产能转移出去,现在国内的有些磨料磨具企业已经这么走了,在越南或国外其它地方建厂;而“大数据”要求我们的服务要紧跟市场变化,利用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来指引行业健康和有质量地发展。
从世界生产技术变革方向来看,要求我国磨料磨具企业向绿色化、智慧化发展。绿色制造要求我们在产品设计、材料使用、制造过程、包装和循环(也就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回收)等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必须是绿色的。智慧化包含了资源配置和使用智慧化、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数字信息化、工厂运行智慧化等特征。而这些都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人遇到复杂的问题会感觉越来越复杂,复杂到一定程度时人是很难驾驭的,但是互联网善于做复杂的事情,简单的事情反而没有人做的好,所以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走智能化发展道路。包括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计划以及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都在往这个方向上走。我们行业也涌现了一批典范,比如白鸽搬迁(按照数字化工厂设计新厂)、已由国家验收的广东创汇智能装备项目等,这都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大数据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将来行业大数据内容多、数量大,可能需要多个平台,包括市场信息及营销平台、综合技术信息和服务平台、专利导航平台、金融支持平台、政策支持平台、行业管理平台等。以磨削为例,我国现在拥有上百万的磨床,这都要用到我们的磨具产品,但使用哪种磨料,哪种磨具,采取哪种磨削工艺以及工艺参数的设置都需要研究,一旦建立这样的大数据,就可以为磨具生产企业提供更强大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高增长率。
另外,要关注先进的制造工艺、加工工艺。比如3D打印,制造业从减材制造到增材制造将对我们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因此,这一届专家委员会也提出制定行业发展技术路线图,这个技术路线图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划,而是变化发展的,其中包含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路线图来引导行业发展。
总体而言,我对磨料磨具行业发展前景是很有信心的,当然全行业的人员都很热爱这个行业,尤其是当下,大家都是在踏实做事,认真观察分析。我相信通过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磨料磨具行业一定能够再创辉煌。